新闻直通

牢记历史传统 勇挑时代重任——教研院、美术学院、法学院在圆明园遗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020-10-26    点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更是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响应学校“磨砺出彩青春,奋进复兴征程”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勉励广大研究生青年铭记历史,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青年责任,10月24日上午,教研院研团、研会和教研院、美术学院、法学院“领雁工程”小组在圆明园遗址共同开展了“牢记历史传统 勇挑时代重任”主题教育活动。14名“领雁工程”小组成员和教研院13名学生党员、团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领雁小组党支书合影

“领雁工程”是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实施的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培养支持计划,2019-2020学年,由教育研究院牵头,与美术学院、法学院党支书组成领雁小组联合开展活动。本学年的活动包括主题讲座、读书会、参观实践等,旨在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增强了党支书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研院参与同学合影

圆明园承载着中国人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历史伤痛。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规模宏伟,有一百五十余景,融会了中西各式园林风格,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160年前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抢掠、焚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三天三夜燃烧不熄的冲天火光中,美轮美奂的圆明园惨遭焚毁,化作一处处断壁残垣,12尊兽首也从此流离海外。讲解员带同学们领略了遗址公园的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细数了圆明园在历史上经历的四次大浩劫,控诉了侵略者的种种残暴行径。历史教材中所展示的残垣断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一角,还有更多的遗迹需要同学们去了解和感受。

四次浩劫留下的残垣断柱

途中经过一处平淡无奇的小岛,听了讲解员的讲述,大家才知道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海岳开襟旧址。海岳开襟曾有三层楼宇,两层台基,凭栏围绕汉白玉石,四面各设牌楼一座。在圆明园的所有楼阁中,这组建筑以豪华著称。然而,经过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割据军阀的几次劫掠、破坏,如今只剩下一座光秃秃的小岛,夕日壮丽景象早已不在。

海岳开襟已成光秃小岛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同学们接着参观了西洋楼遗址。西洋楼占地仅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它地处东北角,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其中,讲解员重点介绍了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和观水法,说明了各自的历史故事和建筑特色,还用手机展示了现代技术复原的建筑物烧毁前的景象。最后,同学们一同参观了“圆明园盛时全景复原沙盘”,夕日盛景与今日遗址的强烈对比,让同学们感触良多。

 夕阳下的西洋楼遗址                                    抚今追昔感叹不已

在为期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走过圆明园遗址,仿佛走过它沧桑的百年。在赞叹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精美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所遭受的苦难。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仍然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的思考还远未停止,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心得吧!

教研院2020级新生刘浚源

第一次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参观圆明园遗址,再一次回顾了那些特殊时间节点的灰暗日子。断壁残垣处,我们久久站立,深深凝望,想象着一个古老民族曾经的辉煌,也想象着他们在利炮与大火中的沉重无力。所谓印记,皆是砥砺。我们是微观的历史车轮推动者,是宏大图景的基本演化单位,唯有更自强更奋进。

教研院2020级新生古焰

我去过圆明园许多次,每一次都是在深秋。北京的秋天是斑斓美丽的,圆明园也是,我们早晨来到圆明园,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似雪的芦花,本该是最美的时节,而无处不在的断壁残垣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这座园子曾经的辉煌与悲哀。前几天看到数字3D复原的圆明园原貌,参观过程中就时时在想象此处原貌该有多么恢弘壮观,听向导讲解圆明园文物艰难的回家路,又是十分敬畏与承重。也是前几天,看《马兰花开》中邓稼先幼年在圆明园捡到侵略者的一颗子弹头,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子弹,几十年一心科技许国,用青春与生命建设祖国国防事业。越是回望历史,越能体会到当今和平安宁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地将爱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精神依靠。我想,这是圆明园的意义,也是《马兰花开》的意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教研院2020级新生储晗:勿忘国耻——写在参观圆明园后

这已经是自己第n次去参观圆明园了,之前或是随同学去欣赏园里美丽的春景,或是和跑步爱好者一起去跑遍圆明园,但这一次的心情格外不同,因为有导游的原因,在她详细的讲解下,我对圆明园的历史第一次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想来还是十分惭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都知道英法等外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掠园内珍宝的惨痛,但是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进一步走近历史、完整的了解这段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次园内之行,在导游的带领下、讲解下,我得以去深刻清晰地感受那段耻辱的历史,去面对曾经的中国史实。

园内被保留的断壁残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会永远警示着人们不断努力与奋进,落后就要挨打。今天,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参观此园,崇高的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法学院法博20党支部书记张华

这是我第一次实地参观圆明园遗址。在厚重的历史遗迹面前,在曾经的“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面前,在破碎的残砖断瓦面前,我很受触动。曾经的中华民族由于落后而遭受列强的凌辱,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而今,一百多年已经过去,我们已逐步走出困境,走向复兴。但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应当忘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应当居安思危,应当在厚重历史的基础上努力前行,以防历史重演。特别是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更应怀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冲锋在前,为国家建设、为民族复兴、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术学院党建助理张琪

这次参观圆明园,我的感触良多。由于我的研究方向涉及雍正,其中许多工艺美术品皆产自圆明园造办处,但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毁去了大量作品,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遗憾。在得知当初恶行的经过之后,我才知道其中曾有中国民众地协助,我心里亦是难平,但转念一想,这正是封建王朝的弊端,严格的等级制度无法将民众百姓们摆在平等地位,最终被自己的百姓出卖也属必然。现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的利益为优先,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过往的悲剧不会再重蹈覆辙。

法学院法研19党支部书记何思萌

在本次圆明园参观学习活动中,我看到游人穿行在断壁残垣之中,既为百年之辱愤慨,又为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取得阶段性胜利感到自豪。透过遗址,可以看到封建王朝的腐朽、中华工匠的杰出、近代以降的国难、新时代下对历史的反思、当代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有效的疫情控制成果,这些思绪交织在一起,让我意识到青年人之使命,振兴中华之期待,希望能以己所学,在未来为国家富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