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全国高校“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2-11-15    点击: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工程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支持设置了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并在10所院校中开展首批试点工作。为推进工程教育学试点工作,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2022年11月10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组织召开全国高校“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和试点院校的专家学者有:教育部研究生司学位管理处一级调研员马玲,中国工程院二局教育处一级调研员王晓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杨帆副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党委书记刘惠琴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引智基地执行主任林健教授、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孙禺教授,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教授、教育研究院李曼丽教授、党委副书记乔伟峰、唐潇风副教授、余继助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蔡军、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雷庆教授、马永红教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教授、院长助理杨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顶明教授、吴杨教授,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炜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廷柱教授、余东升教授、郭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曾文婕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康旭东教授、高等教育研究院李冲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莫少群教授、工程教育中心主任顾建军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辉教授、林鑫教授等。

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伦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的200多位师生的关注和参与。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发表重要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领军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些指示对工程教育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工程教育发展正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当下研究工程教育的学科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恰逢其时。工程教育既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工程教育专门的教育属性,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工程教育学。工程教育改革已进入到更深更高层次,需要探索新模式,多方协同共建工程教育学学科。他相信在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指导下,通过试点院校通力合作,工程教育学科建设一定能取得更好的进展,出人才、出成果、出示范,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可堪时代大任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研究生司管理处一级调研员马玲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关键时期,为了推动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决定开展推进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的试点工作。她希望,各试点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积极统筹资源,团结和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做好协同交叉和示范引领,加强工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带动更多的院校努力探索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规律,为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

中国工程院二局教育处一级调研员王晓俊做了重要发言。她表示,选择10所院校试点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工程教育人才,是面向2035年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工程教育发展,努力促进工学与教育学的深层次交叉融合,把工程教育学建设好发展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工程教育学力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做最后致辞。他认为,召开全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有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重要部署,以及落实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推进部分高校设置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试点工作的具体行动。工程教育学科是清华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好工程教育学科建设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结合工程人才培养实际,在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质量评价等各方面深入探讨,拿出一流培养方案,凝练学校特色,总结中国经验。他期寄未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与兄弟试点院校一起为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学科建设试点工作,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新体系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阶段进行,主要围绕“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主题报告、院校经验交流与讨论、联盟成立等议程展开深度研讨,分别由刘惠琴研究员和林健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引智基地执行主任林健做《“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工程教育界的使命所然》主题报告。他从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个方面论证了“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认为,“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尚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作为学科建设的高校十分有限、现有研究者学科背景较为单一、采用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实践者的参与度不高、相关高校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在国内高等教育学界形单影只等。面向未来,“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应得到设置工科专业高校的高度重视、吸引相关多学科学者的积极参与、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完善的学科建设交流平台、培养出一大批卓越工程人才、产出丰富的学科建设成果和经验、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级学科、能够成体系地向世界推介中国经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等。接着,林健教授从学科建设历程、工程教育研究、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及团队建设和学科建设计划5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根据清华大学和教育研究院“十四五”规划目标:清华大学工程教育学到2035年要建设成为全球顶级学科,重点聚焦工程教育政策、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多方协同育人、价值伦理塑造、未来工程教育等方向,完成一批服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和工科院系需求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探索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多方合作和硕博连读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校内协同、中外协同,建设一支学科背景交叉性、知识结构互补性、年龄结构合理性、学缘结构多元化、工作经历多样性的面向未来的教学科研团队,全面提高中国和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提出了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需要注重5个方面。第一,建立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国的工程教育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高等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应该要有自信,中国的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第三,工程教育的课程设计、培养环节设计要注意工程和社会科学、文科和美学的交叉融合,真正做到真、善、美的工程教育学。第四,加强新时代,尤其是新的信息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设计。第五,工程哲学应在培育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外,进一步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各试点院校代表逐一进行了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雷庆教授回顾了工程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发展历程。他认为,北航作为传统工科优势高校,具有建设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强大基础,主要依托沈元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北航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等平台展开。他提到,未来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拟重点聚焦工程教育发展和政策、工程教育史、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科教师发展、课程设计和教育方法、K12工程教育等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顶明教授在概括介绍近5年开展的相关工程教育科研课题后着重介绍了北理工的工程教育学科建设情况,包括凝练军工/国防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工程教育政策和工程教育评价4大研究方向,汇聚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学背景的工程教育研究者和工程学科的校内外双导师等多学科团队,在学术博士、学术硕士以及专业硕士三个方面进行工程教育、工程研究和工程人才培养。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教授认为,成立和建设工程教育学学科,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历史发展、时代需求、学科使命和国际角逐共同推动的结果。她指出,天津大学在工程教育学方面具有扎实的前期积累和基础,已经率先启动了工程教育学目录外的二级学科增设工作,拟规划建设工程教育基本理论、工程教育政策与体系、工程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科工程教育研究5大方向,重点聚焦工程教育前沿问题及理论建构,积极引进和建设教师队伍,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博士生。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浙江大学拥有深厚的工程教育研究历史积淀和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基础,工程教育学要培养能够胜任工程教育领域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或工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聚焦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理论体系、全球工程教育战略政策比较、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3大方向,合作建设实体化工程教育研究所,推动实质性学科交叉,最终构建一个开放式教育生态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工程教育中心主任顾建军教授从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国际会议、研究团队等方面介绍了工程教育学科情况。他指出,未来工程教育学科建设的领域定位将基于K12学段、以技术教育为基础,进行工程教育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着重培养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教学研究人员。他建议,加强与工程世界、工程企业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机制建设,强化工程教育领域优质资源的共享,给予工程教育学博士试点招收名额政策支持。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李冲教授指出,大连理工大学40多年来一直在从事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通过整合力量加强工程教育学理论研究,承担重大课题和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方案,规划重点建设工程教育原理、工程教育政策、工程伦理教育、工程教育质量保障4个研究方向。最后,他就工程教育学科建设可能存在的研究范式问题、培养方式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招生考试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认为,工程教育学是以大中小学工程教育实践活动、工程教育问题等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工程教育、管理和研究人才为目标,探索工程教育内外在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华南师范大学在教育学、软件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工程教育学,以工程教育原理、工程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工程教育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分类定位硕博士培养目标、坚守师范底色、注重中西融合、产学研结合等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教授认为,建设工程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非常重要、有价值、有意义。他认为,工程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是一个交叉学科,不宜过多受一级学科限制。学科定位不能简单划分为理论学科或应用学科,应是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最终服务于实践。他提出,工程教育学要建构独立的知识体系,服务工程教育管理决策、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发展与学生学习以及各类人才需求。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辉教授谈到,西工大特别需要加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期待工程教育学作为新的二级学科方向来进一步完善教育学学科体系。西工大设计了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和《西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以“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形式,采取目标提升、要素优化和过程融合策略推进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他提出,要积极探索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教育学人才的有效机制,办好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学。

与会代表共同围绕工程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内涵、学位授予、招生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标准、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卓越工程师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培养模式、专业认证、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产教融合、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度交流,一致认为试点独立设置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林健教授对“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院校经验交流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展望。他表示,第一,各试点高校的经验交流非常充分,工程教育学科积淀深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第二,各高校的工程教育学科建设规划很清晰,体现了本校的学科背景,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科发展路径。第三,两所师范大学将工程教育的内涵从高等教育拓展到K12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构建人才成长全过程工程教育体系。第四,会议形成了工程教育学的若干基本共识,如普遍认可多学科交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立学科建设联盟、加强交流和合作等。第五,后续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和长处,资源互补,有目的的在培养方案、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共同把工程教育做大做强。第六,加强院校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未来共同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做贡献。

大会最后,试点院校集体商议一致同意成立全国高校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联盟,讨论修订并通过了联盟章程,选定清华大学为理事长单位,首届副理事长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理事单位为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

本次会议是“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次高层次、高规格、高质量的专门会议,具有重大的“里程碑式”历史和现实意义。各试点院校集聚一堂,擘画“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蓝图,有力地推动了“工程教育学”学科从制度化的建制形态进一步落实到院校实际行动层面。大会开启了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新征程,“工程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定能够形成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国式智慧”,为服务工程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创新转型、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和中国特色高质量工程教育体系构建做出新努力和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