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活动

2018-2022年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2019-01-08    点击:

2019年1月5日,2018-2022年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学教指委”)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河北大学举行。教指委主任委员、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副司长徐青森,高教司二级巡视员武世兴,河北大学副校长杨学新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7名教指委委员出席了会议。教育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袁振国主持成立大会。教育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陈时见主持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

首先,教育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致欢迎辞。郭健代表河北大学对教育部高教司、教育学教指委给予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郭健表示,新一届教指委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河北大学召开,对于河北大学的教育学学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吴岩作《把握大势 干好大事 顶天立地——关于教育学类专业教指委工作的考虑》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教育学教指委是教育部聘请的教育学领域最权威、最高级别的专家组织,希望教指委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先锋队作用,成为真正“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专家队伍。

他指出,教育学教指委要把握大势、干好大事,要审时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做到“头能顶到天,脚要踩到地”。要学深悟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全面、深刻、精准把握新时代教育的20个“新”。 要干好九件实事:一是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二是参与构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三是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四是积极参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五是开展专业三级认证工作;六是打造一流“金课”;七是推动国家标准落地生根;八是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九是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他最后强调,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育者要充满情怀,教指委要当好教育、学校、学生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得更稳、飞得更高。

谢维和以“认真、国家意识、绝活”为主题在会上做了讲话,对教指委全体委员提出三点真切希望。

第一,一定要认真。各位委员一定要认真地履行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教指委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完成教育部交给我们的任务。

第二,一定要有国家意识,各位委员要有一种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责任担当。尽管教指委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但应该从整个国家教育的角度考虑问题,心系国家的利益,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加大深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期望。

第三,能够有“绝活”。教指委委员既要能结合国家需求、教育需求,凝练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和基层、自己所在地区和所在学校提出符合教育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办法和好建议,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他最后祝愿每一位委员都能在教指委的平台上、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贡献才华。

会上,谢维和、吴岩、徐青森共同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全体委员颁发了聘书。

当天下午,教育学教指委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与会委员对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的主题报告和教指委主任委员谢维和教授的讲话进行了热烈讨论。教指委秘书长李曼丽向各位委员介绍了《2018-2022年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设想》,在对上一届教指委的工作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本届教指委的基本情况、形势挑战、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的初步想法向全体委员做了汇报。与会委员对《2018-2022年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五年规划、年度规划(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初步明确了教育学类教指委2019年的工作计划和2018-2022年的五年规划。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司晓宏、安徽师范大学朱家存、河南大学刘志军、海南师范大学李森、北京联合大学刘全礼、南京大学汪霞、扬州大学陈秋苹、山西师范大学董新良、上海师范大学陈建华、西藏民族大学刘凯、武汉大学黄明东、宁波大学张宝歌、中华女子学院王练、江南大学田良臣、同济大学江波等都纷纷对教育学类专业的未来发展、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陈时见对委员们的讨论和发言做了小结,并对新一届教指委下一步工作提出希望。教育学类教指委要积极推动增加教育学类专业在双万专业中的席位,指导和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就打造教育学“金课”进行专门研讨,推广案例教学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应用。

谢维和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教育部给予教育学教指委高度信任和重视。新一届教指委有责任也有压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各项建议和考虑一一落实,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为中国教育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新一届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对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教育学类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