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活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行2021年度学术盘点

2022-01-10    点击:

2022年1月5日,教育研究院2021年度学术盘点在新清华学堂实验剧场举行。本次学术盘点涵盖了高等教育、教育管理与政策、工程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共有11位教师(课题组)汇报了年度代表性成果。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致开幕辞,院长石中英作总结发言。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健和副院长韩锡斌先后主持会议。

刘惠琴致辞

刘惠琴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已经从过去追求规模数量的时代,走进重视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期待教研院的学术盘点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活跃的思想碰撞、理论交流的学术平台,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倡导大家立足国际与本土关怀,开展带有学理探究与问题取向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也期待有更为开放包容的胸怀、更为多样新颖的视角,为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关注提供新思路、新思维、新框架,汇聚中国教育智慧,引领全球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undefined

钟周、Hamish COATES、罗燕课题组分别作报告

钟周以“大学国际化研究新视角”为题分享了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的制定研究。从战略、网络、学习、价值、文化、创业多视角看国际化。Hamish Coates 课题组分享了三本专著、一本期刊、九个学术生涯:全球开放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阶段总结,在疫情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等更多的转变为混合式,同时要更多的关注终身学习方面的高等教育创新研究。罗燕课题组报告了“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从背景、制度比较和我国的制度构想三方面汇报了研究成果。

谢喆平、魏军、文雯、余继分别作报告

谢喆平以“全球教育治理”为题,讨论了全球教育治理的必要性与正当性,以及全球教育治理的结构。魏军报告了“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对其大学适应的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城乡大学新生意义感与情绪适应的差异以及如何提升大学新生(尤其是乡镇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文雯以“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属性与‘强有力’知识的建设路径”为题,提出了强有力知识的两条构建路径:走向“更垂直”的话语体系以及整合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余继分享了工程教育实践环节的探索和反思,分析了工程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变革思路、课程设置,以及对工程文化教育的强调。

王传毅、周潜、乔伟峰、唐潇风分别作报告

王传毅代表课题组从教育现代化的学理基础、研究视角、美英德法日韩中教育现代化概况以及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启示四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周潜代表教育技术研究团队汇报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初步研究,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概念、实施框架、进展、挑战与选题进行介绍。乔伟峰以“工程教育的可持续范式转型”为题,从工程教育范式的分析角度、当前科学技术的演化对工程教育的影响以及工程教育向可持续范式转型汇报了研究成果。唐潇风分享了“未来工程师”视野下的工程教育创新的研究成果,对美国工程院的政策报告和中国的“新工科”相关政策和解读进行对比研究。

石中英总结发言

石中英在总结中表示,学术盘点是教育研究院的传统学术活动,是学术文化的一部分,要长期坚持下去。今年的学术盘点有很多新气象,首先以团队形式进行的报告数量增加,表明我院的研究更多的从个人探索走向有组织研究,其次工程教育的特色越来越鲜明。通过交流分享学术思想,看到了老师们新的学术思考和新的研究进展。希望各位老师按照学校对教研院的新要求,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质量,在自己的研究方向继续努力,为服务学校和国家未来重大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年度学术盘点是教研院建院以来的优良学术传统,本次盘点共有全院师生20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具有国际性、前沿性、互动性特点,达到了交流分享的效果,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宽了学术视野,活跃了学术交流、激发了科研创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