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日,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中心主任史静寰教授接待了到访的重庆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张东博士一行四人,双方就高等教育院校评价与学生学习过程性、结果性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议进一步加强合作。
史静寰教授在会谈中提到,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关注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行业和社会组织关注高等教育的“出口”,对学校来说,最能体现其工作质量的是办学过程。而提高院校办学过程质量,一是来源于院校自身的投入和努力,二是来源于学生的反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生参与就成为西方国家教育质量评价的要素之一。但从国内来看,除了满意度等维度之外,用以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较为科学的、国内外可比性的工具还刚刚起步,规模还在扩大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是将质量问题坐实的基础。
张东副院长提到,相对于北京来说,重庆高等教育体量相对较小,但政府和各级教育管理者都希望将高等教育办的更“精”。重庆教育评估院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毕业出口、就业质量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已经有诸多成果和经验,但还希望在科学性、国际可比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双方认为,在院校教育质量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等方面,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中心和重庆教育评估院有共同志向,未来将继续在院校和学生评价、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与合作。
重庆教育评估院高等教育评估所董小平所长、黄敏博士、刘序老师,全球学评中心郭菲博士、黄雨恒博士、多蓝助理等参加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