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教研院“教育工作大家谈”系列活动(之三):教研硕17党支部开展专题组织生活,热议我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2018-04-18    点击:

2018年3月29日,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大礼堂隆重开幕,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全面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模式”。邱勇校长在动员讲话中希望全校上下广泛调研,深入讨论,形成共识。

为积极响应学校和院里的号召,4月12日下午,教研硕17党支部在文南楼407开展专题学习讨论活动,本次讨论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与学术规划这一话题展开。党支部的全体同志参加了学习讨论,并邀请教研院研工组组长乔伟峰老师,校博士生讲师团讲师、经管学院博士生张闳肆学长参加。

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是怎样的,对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可能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将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网络“原住民”的学习需求,教研院的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非常关注。

首先,校博士生讲师团的张闳肆带领大家学习了2018年4月2日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政策文本。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该文件的制定过程,从问需现实、问证历史、问道未来、问计专家、问石他山五个方面,明扼要地介绍了该文件的重点内容,条分缕析地解读了文件的调研和起草过程。

党支部书记黄浩带领全体支部成员集体学习了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邱勇校长的讲话要点和杨斌副校长代表学校所做的工作报告。他同时对我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发展历史、重要成果,本次研讨主题的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

其后的自由讨论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改革展开。大家认为,近年来清华的教育教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特别是混合教学改革等新举措,以及“雨课堂”等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抬头率”,加强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促进作用。大家认为,清华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能够直面问题,各项政策都聚焦到“教”与“学”的改进上,把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实处。例如,设立开放交流时间,设立研究生教学能力提升证书项目等,都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作为教研院的一份子,大家也从学业、生活各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例如,康世宁、瞿志林等同学建议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不同学科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学术交流以及研究合作;乔宇彤、刘派、叶静靓等同学建议加强院里就业引导工作,让高年级和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分享自己的职业选择经验;冯权、钟鼎、蒋涵等同学在谈到课程设置时建议,完善专业必修课程模块,让跨专业的同学能够进一步强化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此外,同学们还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对比校内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选课指导、专业实习、学生活动等,对院里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最后,乔伟峰老师对专题学习讨论活动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认为教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积极参与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非常有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功能和教师的角色。他也建议大家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是机器与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教育中有哪些功能是算法所取代不了的;第二是“三位一体”中的价值塑造是单向还是双向的,是完全的外部规定,还是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自我塑造;第三是如何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里,将个人职业规划与清华独特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有效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将持续到今年9月。根据计划,除了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之外,教研硕17党支部还将以问卷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系列学习与讨论。该活动是教研院学生党支部参与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系列活动的第三场,由院研工组指导,党建助理和研究生团总支共同策划,四个学生党支部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