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中,经院系同学提名、全校同学复评投票等环节,我院张羽老师获评“良师益友”奖,实至名归。

张羽,教育经济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清华校友会教育研究院分会秘书长,从教7年 。主要致力于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教育政策评价,侧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视角。近期尝试引入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解释教育机制。张羽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四十余篇。这些成果产生了显著的政策影响力。张羽一直为研究生教授定量研究方法课程。曾经参与建设清华大学的全球领导力项目,并长期参与学生干部培养等育人工作。
“积极忘我,至心为人”
这是张羽老师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张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人生要有大格局,做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要有广阔的胸襟,心怀社会与国家。她常跟我们说一句话就是:“不要把眼光就仅局限在前,也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得失做人大气这样遇到什么挫折才不那容易被打败,你的人生会痛快有价值!”张羽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她不满足于自己在教育政策评估领域已经取得的成绩,紧跟时代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研究中,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研究。她对于教育的热情、社会的关怀,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忘我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亦师亦友”
“作为张老师的学生,我倍感幸运和幸福。今年三月,我的体检结果有些问题,我担心又难过,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张老师。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马上查找了相关疾病的资料分享给我,还专门联系了自己的中医顾问询问情况,她不断宽慰我,帮我缓解忧虑的情绪。我从医院复查回来了后张老师给我讲了很多养生的知识和日常应该注意的事项。之后,张老师也总是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并提醒我要多运动,有益身心。听完老师的话,一切不适与焦虑渐渐散去,瞬间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内心有说不出的感动,我的内心也逐渐安定下来。张老师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亦师亦友。”
“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张羽老师为了提高“定量研究方法(高级)”课程的教学效果,她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小组有两次授课任务,她对每一个小组都会单独指导,每位学生一个学期要与老师会面至少6次,每次至少2-3个小时,再加上正常教学、批改作业等环节,这些时间加起来远远高于一门普通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次小组辅导正赶上老师出差美国,老师不顾出差的辛苦,跨越大洋、时差与我们进行了视频通话,悉心指导我们3个小时之多!在张老师的学术指导下,作为文科生的我,不再对数字有所恐惧,这门课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张老师的敬业精神与热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