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新书推荐】《走向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2021-07-20    点击:

《走向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文雯 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7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加深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的智力格局和物质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和学习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却又变得异常复杂: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但学习成效的认可却备受争议;技术与知识的革新正重塑工作技能的需要,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全球范围内工作者和学习者在国家间的流动和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转换加快,但国家和地区间的不平等扩大等等。所有这些复杂性都在敦促我们重新审视知识和教育的发展形态及作用。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重构知识和教育形态的系统性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之间搭建“教育和学习的立交桥”,有效衔接和融合各种条块分割、壁垒鲜明的教育轨道,进而消解学习的等级性、地域性、时间性,使学习成为我们与他人及周围世界的日常互动中持续发生的事情。

建立教育和学习立交桥的关键在于对各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证。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家资历框架模式,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协议式模式和以韩国为代表的学分银行模式。从各国近40年的实践来看,国家资历框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政策工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从起源国英国扩散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历”是这一政策工具的核心概念,也是区别于其他学习成果认证模式的根本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文凭、学位等主要基于课程、教学、学分等教育过程对学习者资质进行评价的方式,资历是基于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上的学习成果对学习者能力进行评价的形式,从基于过程到基于结果的评价转变实际上打破了职场、工作场所、生活场所等学习发生场域之间的界限,也打破了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进而实现各种类型的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相互认可和多维转换。

国家资历框架的内涵、结构、功能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是什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治理的可能途径,其在世界各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如何?按照相关研究,大多数国家资历框架的预期功能只在非常有限的方面得到了实现,其为何能在短短半个世纪内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扩散?中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尝试性实践究竟是全球化推动下不可抗拒的趋同性使然还是有内在的社会需求?中国特有的学习和教育文化传统、教育治理体系、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将会如何塑造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学界和实践领域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还比较有限。

基于上述问题,本书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全球范围内国家资历框架实施的全景概貌、实施成效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资历框架的内在逻辑、制度逻辑和制度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分为以下七章:国家资历框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第一章)、国家资历框架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第二章)、国家资历框架的国家及区域实践(第三章)、国家资历框架的多样性和制度背景(第四章)、国家资历框架和跨境资历认可(第五章)、国家资历框架的中国背景(第六章)、中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一种制度构想(第七章)。

作者简介:

文 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国际化等。

吴圣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周边国际环境与教育国际化。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