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与路径”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11-02    点击: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0月28日上午,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线上线下的调·研专题会议。此次会议以“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与路径”为主题,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特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瞿振元教授指导。研讨会由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研究员致欢迎辞。她指出: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在此背景下召开研讨会,一是想深入教育看教育,寻找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迫切需要攻克的难点、痛点问题;二是想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强国战略来思考教育改革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看教育,从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心副主任王传毅副教授代表中心介绍前期调研工作。调研发现:当前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面临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当前我们拔尖创新人才的供给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和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等根本问题,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关键在于打破壁垒,协同创新,提高整个教育系统运行效能,构建优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大中小联动贯通的衔接体系、普教职教协调发展的双轨体系、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资源共享共用、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体系、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以及终身学习体系。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从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维度切入,认为教育强国的建设应以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为中心,建设教育强国要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自信与理性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制度和开放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需要考量三对关系,一是经济强国和教育强国之间的关系,教育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要为教育事业服务。二是教育强国与人才支撑的关系,教育强国不仅要看教育,还要看教育能否有力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三是教育强国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山西大学侯怀银教授聚焦社区教育,提出要推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全领域践行,推进社区教育公平政策法规全方位完善,推进社区教育公平运行机制的全过程建设,推进社区教育资源的全要素开发和利用。武汉大学程斯辉教授指出,教育强国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弘扬中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坚持四个自信,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与两个“大局”相适应、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相适应、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相适应。西南大学李玲教授指出,教育强国建设要更加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要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脑科学技术,更好地发现幼儿、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庞诗研究员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王阳研究员均从大学生就业问题切入,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副研究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具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特征。

石中英教授做会议总结,对与会专家百忙之中莅临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给予充分肯定。石中英指出:加强教育强国建设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必须协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必须要坚持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秉持大教育观,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必须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区域、城乡和校际公平;必须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精准施策;必须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必须要植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强国的基础;必须要处理好建设过程中普及与质量、守正与创新、自信与开放的关系;必须加强对目标和路径的科学论证,做好顶层设计、政策部署和实施安排;必须大力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