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在润泽嘉业大酒店三层多功能厅举行了“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2013年度数据分析培训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刘精明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吴斌珍博士及部分合作院校的代表总计130多人出席了本次培训会。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主持人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从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大学生学习问题凸显开始,介绍了研究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面临的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基础教育改革等宏观背景,分析了研究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研究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的综合视角,强调了揭开大学教育过程“黑箱”的重要意义。史教授同时介绍了2009年以来项目的发展历程,至2013年累计108所院校参与调查,参与学生超过30万次。2013年网络问卷数量超过纸质问卷数量,在原有普通院校问卷即绿色问卷的基础上,开发了应用型院校的黄色问卷。在指标体系方面,除原有的学业挑战度、自主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的五大可比指标之外,增加了院校诊断的九项指标及用于学习诊断的八项指标。
教育研究院文雯博士介绍了应用型问卷的开发与指标体系构建,教研院课题组其他人员分别介绍了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生师互动、2013年全国数据常模建构、网络问卷平台建设与填答情况等。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刘精明教授做了“能力与出身:重点大学入学机制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分析以能力为主导性机制,出身影响同样显著但弱于能力,但在需要家庭资源方面,出身影响显著性增强;经济管理学院吴斌珍博士做了“关于就业调查问卷的专题研究”的报告,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每月3050元,中位数是3000元,家庭收入、入读名牌大学、英语成绩等对毕业生起薪有正向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金帷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王树涛博士分别就本校情况做了合作院校的数据分析交流。其中,金帷博士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在校内层面从上至下的支持与实施,给参与院校的项目实施提供了借鉴;王树涛博士从基于学习性投入的视角,研究了家庭资本如何影响高等教育获得。
在总结讨论阶段,与会人员积极讨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罗燕老师更是从她两年多的联合教科文组织的工作经历中分享了她对于项目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参与的院校老师积极参与互动,为共同推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