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3点,教育研究院研团总支十分荣幸地邀请到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教授在四教4301为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学术人生”的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不仅是教育研究院的同学,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兄弟院系同学,大家都表示听完谢老师的讲座之后受益匪浅,令人深思。
谢老师认为无论是“学术”,还是“人生”,都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学术人生”这个话题具有挑战性,他愿意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谢老师通过“故事”、“理性”、“精神”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的故事与感悟,分享了如何做学术,什么是学术等问题。
谢老师首先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了解故事,就是真正了解所研究的对象,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实际领域中去,挖掘故事的细节和情节,能让研究者得到深入的认识。这种故事会对研究带来非常充盈的活力,带来非常强烈的刺激。所以做学术研究,一定要深入实际,要有对现实和细节的把握,要有血有肉有情感。
其次,谢老师讲解了对于“理性”的理解,即逻辑、规则。怎样能够按照逻辑来做事,用逻辑的方式把规则里面含有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理性在研究中扮演着解释的角色,在解释里要体现出规则。他还强调,一定要深入思考,读无字之书,越是深入思考,对于理论的渴望就会越强烈,这对于我们做学术都是十分有益的。
谢老师分享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精神”。所谓精神就是境界,是一个人具备的一种关怀,一种品位。学术是有境界的,做任何研究,都要考虑做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人类和社会发展是否有意义。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问题,它本身对人有一种关怀,只有在研究中放入“精神”,你的研究才会有很强的感情,任何功利性的研究都会很大程度的制约你。
谢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在做学术之时,还是在走人生道路之时,都不要忘记:人生要有故事,要精彩,要有自己的个性;人生要有理性,要有规则,要遵守制度;人生还要有精神,要活的有境界,有品位。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对谢老师这“六字箴言”的领会,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考,并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许多疑惑与问题。谢老师就“学生时期做研究的功利性”、“研究选题的范围”以及“教育技术在教育学科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精彩回答。
讲座结束之际,谢老师送给大家源于乾隆皇帝的四句话:“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希望大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之路中。
谢老师的“学术人生”分享让很多同学开始真正思考学术的力量与魅力,同学们都表示十分喜欢这种类型的讲座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谢老师交流。谢老师本人也表示以后要多与同学们讲述关于学术的话题,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切实地指导更多的同学做学术;此外谢老师表示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为同学们提供学术的沙龙与讲座,为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指点方向。
注:本新闻稿同名论文,《故事、理性和精神》,为谢维和教授曾为《专业化:21世纪的教师》题写的序言,后经多次广泛转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