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我院原创红色舞台剧《第三次入党》首演成功

2021-06-15    点击:

6月10日下午15:00在新清华学堂实验剧场,由我院学生原创红色舞台剧《第三次入党》首演取得圆满成功。该剧是以我院离休教师、抗美援朝纪念奖章获得者安洪溪老师为原型创作的独幕舞台剧。剧本内容包括安老师少年弃笔从戎,壮年参加抗美援朝,最后在清华工作40年的人生经历,按照身体入党、精神入党和信念入党的逻辑层次推进,演出时长15分钟。

精彩舞台剧照

自去年10月起,学院同学自发在课余时间到安老师家开展敬老志愿服务。在此过程中,与安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安老师也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从军、出征和在清华做编辑的经历,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党课。创作团队从与安老师的日常交流、公开采访视频和档案信息中整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邀请学生艺术团话剧队进行表演指导,共同完成舞台剧编导。

图片同学们与安洪溪老师合影留念

安洪溪老师于1930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在安徽省立第九中学就读期间,就曾参加过反饥饿的学生运动。后就读于安徽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后改霍邱中学)。高中期间,因对国民党统治腐败统治的强烈不满,愤然离开学校,徒步来到河南省,自愿入伍跟随刘邓大军参加解放战争,一路进军至湖南省。

朝鲜战争爆发后,安老师随部队转战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五大战役中的前三场大战役,期间荣立“艰苦奋斗”三等功。因其文化水平较高,先后被提拔为营部文书、师文化教员、司令部文化干部。

为了响应国家“培养部队高素质人才”的号召,安老师参加了文化考试,并以优异成绩,特批来到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后转至电机系。1954年5月起担任清华大学校刊编辑部编辑,1980年2月起担任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杂志编辑,后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副主编,1991年8月批准离休。工作期间,兢兢业业,于1955年12月被评为校优秀工作者,1990年3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安老师曾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终于1987年4月在清华大学加入党组织。

2020年10月,安洪溪老师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虽已高龄九十,安老先生仍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身怀赤子之心,心忧家国天下。

提到朝鲜战争,安老先生多次提及“美军制空权”的问题。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使得我军将士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在提及老班长在朝鲜战争中牺牲时,安老先生情绪激动,久久不能平静。“美军的制空权,而且武器装备先进,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在一次去往前线传达情报的途中,老先生行走在结冻河面上,不幸被美军飞机发现了行踪。先生反应机敏,躲到一处冰窟之中,躲过了美军飞机的扫射。后美军飞机去而复返,再次扫射过来,老先生躲在岸边的土堆后,被埋在机枪子弹溅起的尘土下面,幸而未被一发子弹击中。

安洪溪老师接受访谈

到清华后,安老先生逐步开始从事有关校刊编辑的相关工作,“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工科,基本没有学习过相关的东西。做编辑这个工作,经常要开夜车。我刚开始做编辑,修改第一篇文章,我看了一宿,却一个字也没有改出来。”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安老先生没有因此而放弃,常常去北大中文系旁听学习。“当时听了很多课,讲课的很多都是苏联专家和一些很有名的老教授,有时候一个‘老’字就能讲上一节课。”正是凭借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奋进精神,安老先生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5年。

后来为响应中央政策,安老先生与李卓宝先生共同参与对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从办“学校内部、不公开发行”的校刊,到办“公开发行”的《教育研究》,“创办《教育研究》,就是要开创一个平台,树立一个标杆,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办好。”渐渐地,安老先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元老级人物。

退休后的三十年里,安先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闲暇时阅读了很多书籍。“现在哪儿也不去了,下楼都难,平时就在家里看看书,眼睛也不太好,每次都看不了太久。”读书已经成为了老先生生活的一部分,可惜已是耄耋之年,安老先生也自叹只能读些书,却无法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