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下午,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规划与政策路径”研讨会以腾讯会议方式召开。此次会议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规划与政策路径”为主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研究员致欢迎辞,她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思考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需要厘清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思考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之间的关系,考虑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正从规模化逐步走向内涵化,从关注学业成绩为导向逐步走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他从公众教育需求、教育生态变革、教育技术影响三个角度切入,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关注公平、学生发展、技术创新以及制度保障,要处理好政府、市场与高校的关系。西南大学李玲教授提出,教育高质量体系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公平,其内容包含各学段、各类型、各地区的教育,尤其是不能忽略早期婴幼儿(0-3岁)的发展。她介绍了组建跨学科团队对0-3岁儿童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构建动态监测和教育干预的大数据支持系统,为相关战略决策提供学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李立国教授聚焦内涵式发展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概念、意义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高质量教育不仅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自然延续,更是发展认识和理念上的拓展与深化。厦门大学刘振天教授认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并就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主体和评价主体关系进行了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刘念才教授从一流大学建设和评价切入,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用好“指挥棒”,制定更加科学的“双一流”建设战略规划。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从经济、社会和人本三个维度进行了考量,他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且能够衔接好家庭、社会和高校之间的教育。北京理工大学王顶明教授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阶段性、区域性和分层性,讨论了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路径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紧缺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命题,要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清华大学王传毅副教授提出新时代学科专业目录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应充分发挥国家、院校和市场不同的作用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做会议总结,对与会专家百忙之中莅临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给予高度肯定。石中英院长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亟需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与会专家在教育宏观战略和规划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发言对进一步廓清研究的意义、主题、路径和方法都极具启发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希望未来继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共同为国家教育战略决策、规划制定及执行评估研究贡献重要力量。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