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4日,教育研究院在第四教学楼召开新生讲座。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围绕“校史院史与教育”为主题为2023级全体新生作专题报告。教研院全体新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此次学习。
刘惠琴老师向新生们娓娓道来了清华大学百年沿革。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从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
她从清华精神与文化出发,分享了清华大学的文化传统,强调成人、成才、成群,对清华人的家国情怀如数家珍。回望过去,一代代清华人肩负使命、为国奉献,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最后,刘惠琴书记从人才培养、在线教育、全球战略等方面讲述了清华大学的发展现状。清华大学的发展与时代潮流、国家需要紧密相连,也注定了清华大学必然担负服务国家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讲课过程中,刘惠琴老师不时向同学提问,也鼓励同学随时提出疑问,现场不时互动,一直洋溢着专注又活泼的氛围。
新生感想
刘惠琴老师的入学教育讲座,于我而言是清华教育之旅的开始,也是教育学领域学习的一次转折。入学仪式的顺利举办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研究院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热烈而活泼的氛围使我倍感亲切,同时激励我对未来的教育生涯更加充满热情。刘惠琴老师的讲座题为“守正创新,奋发图强”,其中不仅回顾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生动阐述了清华精神与文化,还强调了创新开拓对于教育的关键作用,在不断追寻与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领略教育学的魅力与价值。刘老师讲述了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学校一直秉持的文化与传统,使我明白,守正是保持学校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无论时光变迁,学校的根本使命和价值观都应该得以保持,以确保教育的稳健发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深入我心。而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我们需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主动适应变革,找寻本我,成为自己,把握未来。本次入学教育使我在对清华大学的校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备受鼓舞的同时,更加期待在教育研究院的学业生涯中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努力进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真正做到“顶天、立地、育人”,以奋发图强的态度为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李照宇
作为一名初来清华大学的新生,我常常思考,何为清华精神?是怎样的力量支撑清华历经百余年的时光洗涤与岁月沉淀而依然傲然屹立于全国乃至世界高校之林呢?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我们该如何传承清华精神呢?刘老师的党课给了我们答案,呼吁我们向千千万万的清华学子一样,矢志不渝地投身于为党、为国家做贡献的队伍之中!
清华大学的前身虽为留美预备学校,但成千上万的清华人为了祖国建设与民族振兴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二.九”运动爆发时,清华师生勇敢冲在斗争前列,蒋南翔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令人无不为之动容。抗战期间,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份子,清华学子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清华毕业生们“一切听从祖国的召唤”,自觉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献给人民。改革开放后,清华学子积极响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天眼之父”南仁东、“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与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一名生长在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为生长在免受战火侵袭的和平年代、目睹并亲历伟大祖国的繁荣复兴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更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清华学子之责任重大!我愿追随成千上万清华人的脚步,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寒窗苦读,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的教育现代化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