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上午,教育研究院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阎凤桥教授做题为《制度理论(世界社会理论)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的课程报告。
阎教授的报告紧密围绕国际化背景下制度理论的发展、世界社会理论的源起、世界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展开。首先,阎教授基于国际化的背景,简要回顾了制度理论由旧制度理论向新制度理论的更迭历程,介绍了新制度理论的重要流派——世界社会理论(World Society Theory)及其创立者约翰·梅耶(John W. Meyer);其次,结合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社会科学的两种不同发展倾向,分析了制度理论的两个重要分支——实在论和现象学;进而,通过统计数据量表,阐释了科学、权利、授权实体等世界社会的表象,分析了20世纪人类职业增减的变化趋势,解读了国际非政府组织、政府间协会、多重国籍人员、企业社会责任(CSR)动议等增长趋势;然后,结合世界教育的制度化、标准化、同质性现象背景下提出的五种理论命题,重点分析了世界社会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梅耶及其创立的世界社会理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客观评价。
世界社会理论为组织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组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梅耶在理性和功能理论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丛林里独辟蹊径,创立了以现象学为志趣的世界社会理论,找到了独特的立足之地,解释其他理论所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好的现象。尽管如此,阎教授认为,世界社会理论并非全能理论,希望学生们秉持批判的精神对其进行解读,并建议学生们运用理性、自然和开放的视角对组织进行分析,合理地融入组织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
该报告作为我校研究生课程《组织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受到教育研究院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据悉,该课程还将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走进大学课堂,以拓宽研究生组织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