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2:30分,应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韦斯特教授(Mel West)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4为大家作了一个题为“努力走出困境的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报告现场由史静寰教授主持。
韦斯特教授的报告围绕三个主题展开——英国的高等教育变革(尤其是和财政相关的部分)、全英学生调查(National Student Survey, NSS)以及学习者。关于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韦斯特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教育改革的动因。随后介绍了英国大学的资金模式,指出英国大学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科研项目资助、学费、资本投资等四项。政府财政支出分为科研和教学两类,其中用于教学的财政支出占大学所有收入的40%。用于教学的资金在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比重,近年来,由于财政支出锐减,原本就比重较少的社科类从2012年起将得不到任何财政拨款的支持,他们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学费方面,从2012年起,较之前的3万人民币/年升高到了9万人民币/年,与此相适应,政府放宽了借贷和还款的政策。除此以外,学校在人数控制,信息公示方面也将做出变革。
韦斯特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NSS,和美国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不同,NSS关注的是学生的满意度。学生针对教学、学术支持、学习资源、个人发展等方面在线做出满意度评价。对于NSS,韦斯特教授提出了自己批评意见,他认为学习不是一种交易,对于学习而言其实更关键的不是老师或者学校而是学生自身,而且很多问题通过这种调查是显示不出来也是无法解决的。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对于学习者,韦斯特教授指出了中西学习方式的不同。贯穿整个报告始终,他一直强调大学产出的不应该是商品,而应该是合格的公民。学生进大学学习是为了找到自我,以及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我们对人和事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就大学改革而言,英国有英国的改革,中国有中国的,虽然有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师生针对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围绕教职员对财政困难的应对和态度等问题展开。最后,史静寰教授总结评价了韦斯特教授的个性,认为他说任何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或是激怒别人,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只有我们表达自己,而且知道自己有理由这么做,那样才会真正成为自己。另外,虽然NSS和NSSE的关注点不同,但无论怎样两个研究都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这是世界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