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论坛

第七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圆满举办

2020-08-24    点击:

5月13日,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联合举办,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协办的第七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暨第二届清华大学未来教育论坛博士生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召开;来自中国高校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150余位研究生,与10余位教育领域资深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本届博士生论坛以“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为主题,设置有口头报告、海报张贴、圆桌讨论等环节,并在论坛期间举办了“混合研究方法工作坊”、“2018年教育研究院优秀本科生夏令营宣讲会”等活动,为参会的老师与学生提供了多元的交流空间。

论坛现场

论坛开幕式于13日早上8时30分举行,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洪瑞祥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2017级苏世民学者Annushka Prasad主持。

主持人洪瑞祥与Annushka Prasad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院长刘惠琴老师在开幕式上致辞。刘老师说,博士生论坛是未来学者交流的平台,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碰撞学术观点、启发学术思想、提升学术水平。通过讨论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她勉励大家做有境界和情怀的教育人,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惠琴致辞

第七届博士生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席、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丁若曦代表全体组委会成员,向与会嘉宾与同学介绍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七年以来形成的“学生自主搭建、学院鼎立支持”的传统,以及论坛促进教育领域未来学者们朋辈学习的初衷,真诚地祝愿同学们能通过博士生论坛这个平台遇见志同道合、在学术人生中互相扶持的挚友。

丁若曦发言

本届论坛在“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的主题下,设有“国际教育与教育国际化”,“学习科学与学生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创新”,“基础教育发展及质量评估”,“基于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6个口头报告分会。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的27位研究生同学在分会上就自己的研究,进行了精彩的口头报告,分别得到了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Hamish Coates 教授、张羽副教授、钟周副教授、谢喆平副研究员,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Xue Lan Rong教授、北亚利桑那大学Michelle Miller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周加仙研究员八位专家学者的认真而深入的点评。

Hamish Coates(左上)、钟周(右上)、Michelle Miller(左下)、周加仙(右下)依次进行点评

史静寰(左上)、谢喆平(右上)、张羽(左下)、戎雪兰(右下)依次进行点评

与苏世民书院合办的圆桌讨论是今年博士生论坛的一大亮点。本届圆桌讨论设置“教育、科技与社会”和“跨文化教育与社会流动”两个主题,共有4名苏世民书院的外籍学者与4名中国研究生参与圆桌发言,20多位同学作为观众参与了讨论;担任讨论嘉宾的分别是苏世民书院院长王有强教授和佛罗里达湾岸大学教育学院张京顺副教授。圆桌讨论全程使用英语交流,在每场90分钟的讨论中,发言者、观众、讨论嘉宾能就主题进行多维度、广视角的充分讨论;弥补了口头报告环节存在的单向沟通、互动不足的问题。在“教育、科技与社会”圆桌环节,发言主题涉及校企合作信息化、人工智能分权、在线教育包容性等话题与案例。

圆桌会议现场

张京顺老师针对发言人的报告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他认为从宏大的教育科技主题中寻找细节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同学们在相关研究中从小到大,点滴积累形成架构。在“跨文化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圆桌环节,同学们分别就公民教育、性别问题、工程教育、学术领导力问题进行讨论。

张景顺点评

王有强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分享了自己对于“学术(Academic)”的理解,将“学术”拆解为“提问、概念化、分析、数据、探索、方法、解析、结论(Ask, Conceptual, Analysis, Data, Exploration, Method, Insight, Conclude)”八个步骤,鼓励同学们步步深入。

王有强点评

一年一会,终有别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曼丽教授在博士生论坛闭幕式上,代表全院师生感谢了与会嘉宾与同学的到来与参与,她对求知若渴、不断探索的青年学子们给予无限的嘉许与鼓励。

李曼丽发言

正如李曼丽老师所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的宗旨,即在于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者与未来学者们凝聚在一起,切磋交流、砥砺前行。我院将不断提升博士生论坛的水平,完善这一面向全教育领域研究生开放的交流平台,勉励青年学子广结良友、厚增学养、永攀高峰,将青春的智慧融入教育事业的璀璨光辉中。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