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论坛

分论坛回顾 | 2020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04期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0-08-24    点击:

2020年5月31日,第九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主办,以“传承与创新: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为主题,设置4场特邀报告、8场33次口头报告、30次海报张贴以及2场职业发展沙龙等环节。

本届论坛是首届线上教研院博士生论坛,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清华教研院博士生论坛。除了会议室内130位受邀参与本届论坛的师生,还有1066名国内外师生在雨课堂同步观看此次论坛,他们来自国内外337所院校,位于1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

本届论坛设有八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国际教育与教育国际化”、“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双一流建设’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题”、“基础教育专题”、“教育大数据发展研究”以及“高校教师与学生发展研究”。入选的口头报告研究主题多元,研究方法多样,研究问题从历史到当代、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以多维视角呈现。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清华大学Hamish Coates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余清臣教授、厦门大学吴薇教授、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张京顺副教授、清华大学张羽副教授、天津大学张晓蕾副教授、清华大学郭菲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乔伟峰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魏军助理教授、拉夫堡大学高波助理教授等专家学者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国际教育与教育国

Hamish Coates教授点评、吴薇教授点评

在分论坛一“国际教育与教育国际化”中,清华大学朱雨南担任主持人。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牟乐平对我国大陆及港台三地的博雅教育进行了案例分析,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毕慧超对于育儿风格及兄弟姐妹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来自同济大学的石雪怡对英国同行评议“卓越研究框架REF”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他们的研究展现了国际范围内的教育话题的丰富度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在点评环节,清华大学Hamish Coates教授及厦门大学吴薇教授探讨了三个话题在各自领域的发展前景,着重强调了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性,希望研究者能够结合中国语境,对博雅教育、同行评议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而不是单纯地将西方经验移植到中国。

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

张京顺副教授点评、张晓蕾副教授点评

在“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分论坛中,清华大学张蓝文担任主持人。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威、北京大学的王梦倩、华中师范大学的李环和香港大学的刘乐嘉的研究都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展开,分别关注新技术影响下的教师发展与学科教学知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话语角色与身份建构、网络学习空间中教研交互特征与评价模型、以及混合学习环境中学生入学率与学习动机对学习绩效的作用机制。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张京顺副教授、天津大学张晓蕾副教授对四位博士生的汇报进行了逐一点评,两位专家均对本次分论坛的主题意义与博士生的研究工作表示了肯定,并逐一提出了优化建议。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张京顺副教授基于文章发表角度,从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呈现等方面为研究者提出针对性建议;天津大学张晓蕾副教授立足研究者的核心主题,对每篇文章以一个主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点拨,提纲挈领地提出整体优化建议。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余清臣教授点评

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分论坛上,北京大学谢心怡担任主持人,共有四位同学进行了主题报告。其中,清华大学张务农就超越人文主义的教育学展开了丰富的论述,探讨了教育学如何面对后人类主义的技术人假设;清华大学肖桐通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追踪访谈,就精英高校内隐匿的文化再生产与抵制行为进行了反思;东北师范大学邹红军分别从技术发明人,技术奴役人再到技术解放人讨论了斯蒂格勒论教育的本质、危机及其拯救;最后,北京师范大学肖军探讨了德国大学治理改革中的路径依赖,并就可能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设想。报告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余清臣教授对四位同学的演讲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一一点评;同时还就本次分论坛的主题谈了几点看法,包括教育基本理论的范畴、内容与表现形式、研究方式与途径等。余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分论坛的意义,认为教育基本理论是教育认识和行动的底层思维、演说方式和根本方向的指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双一流建设”研究

史静寰教授点评

在“‘双一流建设’研究”分论坛上,清华大学窦文韬担任主持人,共有五位同学进行了主题汇报。首先,清华大学程哲基于科研视角,从规模、质量和效益三个方面构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4年-2019年以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然后,浙江大学胡顺顺基于博弈论视角分析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发展路径;接着北京师范大学姜健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分析大学章程在高校内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南晓鹏通过分析国外最新的政策文本来指出未来我国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最后天津大学宋亚峰借鉴学科种群的观点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和治理逻辑。报告结束后,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对五位同学在选题的把握和研究问题的梳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各位同学结合自身优势和已有研究积累针对问题开展了分析。但同时也指出新兴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当中,要注重研究概念的界定、更加聚焦研究问题、选择适切的研究理论和恰当的模型开展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题

郭菲助理教授点评、高波助理教授点评

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题”分论坛中,清华大学曾强担任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肖宇、首都师范大学高翔、华东师范大学丁亚东和上海师范大学王磊进行汇报。他们的研究都关注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热点、重点甚至痛点问题,有关注互联网发展对教育影响的研究,也有考察家长教育焦虑、同伴影响和城乡差距的研究,研究方法上都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点评嘉宾清华大学郭菲老师指出“治大文章如烹小鲜”,以做菜过程中的点菜、炒菜、备菜、烹饪和摆盘作比研究过程中的选题、研究框架、变量测量、研究方法以及讨论和总结,郭老师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表达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共鸣。拉夫堡大学高波老师指出各位同学的选题都很新颖,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然后从经济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四位同学的研究做了细致点评,并针对每一个研究给出改进意见和优化建议。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学术思维,给予了与会同学很大的启发。

基础教育专题

魏军助理教授点评

基础教育是教育之本,对学生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形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分论坛“基础教育专题”中,东北师范大学苑津山担任主持人,北京大学的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姜海霞、中山大学的李嘉俊、首都师范大学的马千淳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许程姝进行汇报展示。他们的汇报内容涵盖学校特征以及所在地区等因素对班级规模效应的影响、从教育哲学视角对中法儿童认知三段论推理的验证、校内学业负担减轻对学生的影响、美国特许学校责任体系之启示、农村教师补充项目等。点评嘉宾清华大学魏军老师对基础教育论坛汇报的总体水平进行了肯定,并从问题切入、研究方法、模型建构、变量选取等多个方面,结合自身的学科领域以及研究经历对同学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指导,整个点评环节可谓“既精心又精彩”。

教育大数据发展研究

张羽副教授点评

教育大数据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大数据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也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在“教育大数据发展研究”分论坛中,天津大学的张先璐担任主持人。来自清华大学的常晟同学、刘璐璐同学、来自天津大学的张双志同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张薇同学分别围绕云数据环境下智慧校园的构建、教育智库综合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算法教育治理的技术逻辑与风险挑战以及基于大数据知识发现的教学改进模型创新方面进行了分享,研究范式多样,既有规范的实证研究,也有哲学层面的思考。点评嘉宾清华大学张羽副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从加强学理性、理清研究立意与建模逻辑、原创贡献、论证逻辑、学术表达的规范性等方面角度为同学们提供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高校教师与学生发展研究

乔伟峰老师点评

分论坛八的主题为“高校教师与学生发展研究”,复旦大学的边静担任主持人。来自清华大学的崔亚楠、北京理工大学的牛晶晶、华南师范大学的欧阳硕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祝琴分别围绕研究型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观、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大学章程中的教师校内权利救济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型需求进行了学术汇报,清华大学乔伟峰老师在点评中赞赏了四位报告人论文选题的学术敏感性和研究发现的启发意义,但需要注意规范使用研究方法,进一步加强理论分析深度。也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自觉培养抽丝剥茧的学术追问习惯,将提供知识增量作为学术创新的重要追求。

分论坛聚焦不同的主题,现场气氛活跃,来自不同高校的“未来学者”们各抒己见,分享最新学术动态与研究成果。点评嘉宾的点评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为同学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真正做到了“朋辈探讨、师生共话,启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创新、促进成长”。

入选论文关键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