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教育研究院召开第二期导师成长工作坊

2021-11-01    点击:

10月26日,秉承“传帮带”优良传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学办组织召开第二期导师成长工作坊。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石中英应邀与青年教师们一同分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在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善尽导师的责任。交流会由基础教育研究所魏军老师主持,部分青年教师与博士后参会。

图片

石中英教授从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各个环节上讲述了导师应如何理解自身的角色,如何招收、指导和培养教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针对研究生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正反两方面的原则和案例进行了生动而又深刻的阐释。

首先,要准确定位导师的身份。导师是指导者、示范者、倾听者、也是合作者。导师在工作中,主要目标是能够让学生成长为一位独立研究者,并在和谐平等的导学关系中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探索,而非在不平等的导学关系中主导或管控学生。在培养环节中,导师在充分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动机后,也需要结合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以及不同学年课程开设的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倾听者,导师应加强在学生课程学习方面的指引,给予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持,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学术报告。除了学术工作,导师也需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生活压力,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招生方面,导师一方面需要尽可能从专业兴趣、专业阅读量、专业学习目的、研究经验和专业成绩等多个方面选拔学生,另一方面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授课或科研项目等途径招揽潜在人选,或通过值得信赖的学术朋友推荐优质生源。另外,导师也需要及时更新个人网页上的学术信息,使潜在的优质生源更好的了解导师的学术方向和发展动态。

在论文研究方面,导师需要在开题报告、论文研究、学位论文撰写以及论文答辩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选题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文献综述方面的训练。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追踪学术研究前沿,加强方法论的训练,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研究示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领会研究工作的训练价值。在撰写论文环节,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度,并针对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遇到写作瓶颈或其他困难时需要鼓励学生并加强沟通讨论。最后在答辩环节中,导师应做好合理的规避,并充分尊重答辩委员会的决定,指导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及时对论文进行修改。

图片

石中英教授强调,导师应永远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秉持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努力把经师与人师合二为一,成为学生学业和人生之路的领航者。

与会青年教师们就学生指导和培养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与石中英教授一同探讨,受益良多。教研院教学办将继续组织相关活动,共同探讨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